圣帕伊希长老论祈祷1(阿甲Youtube频道分享)

圣帕伊希(St. Paisios the Athonite)生平与著作 圣帕伊希(Ἅγιος Παΐσιος ὁ Ἁγιορείτης,1924–1994)是二十世纪最受敬仰的东正教修士之一,生于小亚细亚法拉萨(Farasa, Cappadocia),在希腊修女院苏罗蒂(Souroti Monastery)荣归天家。他以谦卑、祈祷和洞察力著称,被信徒称为“现代阿索斯的先知”。2015年,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巴尔多禄茂一世正式册封他为圣人。 一、早年岁月(1924–1949) 1924年7月25日,他出生于法拉萨的一个虔诚信仰家庭,原名阿尔塞尼奥斯·埃泽尼皮迪斯(Arsenios Eznepidis)。他的洗礼神父正是当地圣人——圣阿尔塞尼奥斯·法拉萨奥提斯(St. Arsenios of Cappadocia),并为他取同名。那一年,因希土人口交换,法拉萨全村被迫迁往希腊北部的**科诺尼察(Konitsa)地区,定居于名为阿尔西斯托(Agiou Varvaras)的小镇。 他从小敬畏上帝,性情安静,常在森林中祈祷、阅读《圣经》与圣徒传。青年时期做过木匠,以劳动维生,却将大部分收入赠予穷人。 1945年他应征入伍,在希腊内战中担任通信兵。他以勇敢、克己著称,不愿开枪伤人,常在夜间独自祈祷,军中战友都视他为“神父般的人”。这段经历深刻塑造了他对牺牲与服事的理解。 退伍后,他曾短暂思考是否入世成家,但内心更强烈地感到修道召唤。他先到卡拉克洛修道院(Karakalou Monastery)**探访修士生活,决意献身上帝。 二、修道初期与圣山岁月(1950–1966) 1950年,阿尔塞尼奥斯正式进入圣山阿索斯(Mount Athos),成为见习修士见习。他最初在**埃斯菲格梅努修道院(Esphigmenou Monastery)生活,以严格的禁食、体力劳动和彻夜祈祷闻名。修士们称他“天使一般的人”。 1954年,他被剪发(Tonsure)1成为为修士,取名阿韦尔基奥斯(Averkios)。不久后因健康原因离开,搬到菲洛塞乌修道院(Philotheou Monastery)。1956年,他在此重新受 剪发(Tonsure)成为修士,取名帕伊希(Paisios),意为“温柔的仆人”。 在菲洛塞乌,他学习修道传统与“耶稣祷文”,也深受长老(Geronta)西麦翁的指导。 1958年,修道院派他前往北希腊的斯托米奥修道院(Stomio Monastery, Konitsa)**重建废弃院所。此后五年,他独自劳作,砍木、修屋、刻圣像,吸引许多青年求教。他常步行数十公里探访贫困山村,送去食物与祈祷。 这段时期,他成为众人敬仰的灵父,但仍坚持简朴生活,睡在木板上,饮食极少,常以泪祈祷。据同辈记载,他时常在祈祷中进入静默沉思状态,被人发现泪流满面。 三、隐修与灵性成熟(1966–1988) 1966年,帕伊希再度返回圣山,选择在更偏远的**卡普萨拉隐修处(Kapsala Hermitage)**独居祈祷。他拒绝担任神父职分,自称“主的小仆人”,以书信与口传指导访客。 70年代,他的名声逐渐传开。朝圣者、神职人员、大学生乃至无神论者都慕名而来。他从不说教,只以简短话语启发人心。例如,当有人问“为何世界混乱”时,他答:“因为我们想改造别人,却不先洁净自己。” 1979年起,他迁居帕纳古达隐修所(Panagouda Hermitage),成为他后半生的居处。这里成为灵修指导中心,无数访客记录下他的话语、故事与奇迹:有人被治愈,亦有人在他劝勉后重拾信仰。 他特别关怀青年,常说:“不要害怕世界的噪音,只要心里留一块净土让上帝居住。”他也预见教会将面临信仰冷淡与技术诱惑的时代。 1988年,他被诊断出肺癌。即使病重,他仍拒绝特殊待遇,说:“病痛是上帝的良药,使人记得天堂。” 四、晚年与安息(1989–1994) 疾病令他多次住院,但他始终以感恩之心接受。修女们记录到,他在病房中仍不断祈祷、安慰他人。 1993年,他搬到塞萨洛尼基附近的**圣若望修女院(Monastery of St. John the Theologian, Souroti)**静养。 1994年7月12日凌晨,他平静安息,手中握着念珠,面容安详,被修女们形容为“像入睡一般”。 同日,他安葬在修女院院内墓园。此地迅速成为朝圣之所,每年七月无数信徒前来祈祷。 2015年1月13日,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正式宣告他为圣人,称他为“现代世界中谦卑与爱心的光”。 五、主要著作与传记 虽然帕伊希本人不写书,但其弟子与修女们整理录音与笔记,出版了多部重要作品: 《圣帕伊希传》(Saint Paisios of Mount Athos) – 作者:修士司祭以撒(Hieromonk Isaac)详尽记录其生平、书信、奇迹与遗言,是最权威的传记。 《灵修劝言集》(Spiritual Counsels Series) – 苏罗蒂修女院编包含六卷: 《为当代人之痛与爱》(With Pain and Love for Contemporary Man) 《灵性觉醒》(Spiritual Awakening) 《属灵奋斗》(Spiritual Struggle) 《家庭生活》(Family Life) 《情欲与美德》(Passions and Virtues) 《论祈祷》(On Prayer)每卷均为他口述谈话与书信汇编,是理解其思想的核心文献。 《上师、青年人与长老帕伊希》(The Gurus, the Young Man and Elder Paisios)作者狄奥尼修斯·法拉修提斯以自传形式记述他从东方神秘主义归向基督信仰的过程,帕伊希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。 《圣帕伊希:生平与奇迹》(Saint Paisios: Life and Miracles)以信徒见证整理的简明传记,强调他代祷与奇迹事件。 六、影响与纪念 圣帕伊希的形象遍布东正教世界。他被视为“现代时代的圣父”,代表信仰在科技与动荡中的温柔力量。 希腊、塞尔维亚、俄罗斯、罗马尼亚等国都有以他命名的教堂与慈善机构。2015年后,他被正式纳入东正教年历,纪念日为7月12日。 在苏罗蒂修女院,他的墓前常有鲜花、信件与蜡烛。无数人称在那里获得安慰与医治。 他的言语至今在网络、讲道与青年团契中广泛引用,成为东正教灵修复兴的重要源泉。...

October 23, 2025